城乡双向奔赴 大足的巷尾村落为何充满活力_行业新闻_贝博手机app官网_软件下载
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

城乡双向奔赴 大足的巷尾村落为何充满活力首页 > 中心 > 行业新闻

发布时间 2025-04-27 06:53:37    作者: 行业新闻

  

城乡双向奔赴 大足的巷尾村落为何充满活力

  近年来,重庆市大足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,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为抓手,打破城乡二元结构,推动城市与乡村“双向奔赴”。

  走进大足,数字治理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,特色产业激活乡村经济活力,要素流动打通城乡发展壁垒,一幅“城市有乡村的烟火气,乡村有城市的现代感”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

  “叮!”大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,一条新的报警信息突然弹出。信息采集员王亭鑫在棠香街道巡查时,发现一环北路东段89号门口的通信井盖出现松动,她立即用手机扫描井盖上的二维码,将问题拍照上传。

  令人惊叹的是,系统在几秒钟内就完成了问题确权,自动派单给责任单位。“以前这类问题要辗转多个部门,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好几个小时,甚至几天,现在通过数治窨井盖平台,最快2小时就能完成处置。”王亭鑫介绍说。

  大足区为全区47418个窨井盖都建立了电子“身份证”,每个井盖的位置、权属、维修记录等信息一目了然。更贴心的是,系统不仅供专业巡查人员使用,普通市民也能够最终靠“渝快办”APP扫码上报问题,实现“全民共治”。

  “去年夏天暴雨,我家门口的井盖被冲歪了,我用手机扫码上报,没想到下午就修好了。”棠香街道居民刘阿姨对这套系统赞不绝口。据统计,自“数治窨井盖”平台运行以来,全区井盖问题处置效率提升80%,安全风险隐患大幅减少。

  这是大足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的“双70”城市(即到2027年,城市人口、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70万人、70平方公里以上)的一个缩影。

  在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,类似的智慧应用还有很多: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桥梁安全,利用AI算法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,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城市内涝风险这些创新举措让大足朝着“双70”城市目标稳步迈进,城市管理既有“科技范儿”,又不失“人情味”。

  春光四月,走进大足拾万镇长虹村,一幅巨大的“稻田画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紫、黄、绿、红、白五种颜色的水稻,巧妙地勾勒出各种图案,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。“这可不是普通的稻田,是我们村的金名片!”长虹村村民骄傲地告诉记者。

  这片占地300亩的五彩稻田,是长虹村乡村振兴的“代表作”。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农田,村民种着传统水稻,收益有限。依托“隆平五彩田园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”建设,村里引进彩色水稻品种,通过“稻田+艺术+旅游”的模式,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。

  项目集稻谷种植、乡村研学、农业科研于一体,除了水稻本身的收入,游客的门票、农家乐的消费、农产品的销售,让村民荷包越来越鼓。长虹村还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全国文明村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。

  唤醒农村“沉睡”资源,增强了乡村“造血”功能,离不开“地、钱、人”等要素融通。

  “过去,乡村建设面临规划难、用地难。”五彩田园项目负责的人介绍,通过村规划前置布局,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中供地,当地建起近3亩的水稻科普展馆和旅游接待设施。游客在这里既能看又能玩,挖掘出农业的多元价值。

  放眼全区,依托农地相关改革,大足区累计盘活农村建设用地3200多亩,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,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蓬勃兴起,大足石刻文创园内,雕塑艺术、工艺美术、数字文创等方兴未艾。

  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大足还抓实“5513”创新举措,推动大足黑山羊、大足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,深入实施强镇带村富民,全力绘就城市乡村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。

  “千年龙水刀,唯有思念断不了。”在大足,流传着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。其中提到的龙水刀,就产自大足龙水镇,有“五金之乡”“中国西部五金之都”的美誉。

  “我爷爷那辈是抡大锤打铁,我爸开始用冲床,现在我玩的是数字控制机床。”34岁的周伟站在智能化生产线前,不无自豪地说。作为“匠三代”,他亲历了这个千年五金之乡的华丽蜕变。

  龙水的五金产业已有千年历史,但真正的腾飞始于城乡融合发展。当地政府规划建设中德五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,引入激光切割、3D打印等先进的技术,建立西部首个五金产业研究院。如今,小镇聚集了1700多家五金企业,年交易额突破400亿元,产品远销欧美、东南亚。

  “最让我骄傲的是,给德国企业代工的精密刀具,精度能达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。”周伟指着正在打包的货品说。像他这样的返乡青年在龙水慢慢的变多,小镇提供的不仅是就业机会,更有成长空间。镇政府还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“五金工匠班”,培养新一代产业工人。

  今天的龙水镇,年产锻打刀3000多万把,占据了全国八成多市场占有率,并从菜刀发展为200多个五金品种,带动大足区五金产业年产值超200亿元。

  而在大足,分布在各镇(街)的产业还有很多万古镇的新能源摩托车制造,年产摩托车1000万辆;邮亭镇的锶盐新材料、三驱镇的石刻文创珠宝产业、拾万镇的稻渔农旅等

  这些小镇的产业,串起大足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。2024年,大足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23元、增长4.2%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05元、增长3.6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8元、增长4%。

  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荆州新闻网、荆州广播电视台”的全部作品,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
  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标注明确来源:荆州新闻网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

版权所有 ©2016-2019  贝博手机app官网_软件下载